前不久,科技部公布的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显示,参评大型科研仪器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351小时,年均对外服务机时达到231小时。总体上看,参评单位开放共享意识显著增强,对外服务成效明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是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在科研仪器上的投入逐步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原值5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大约有13万台。为了更好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服务,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自2018年起,我国每年发布中央级高校院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情况,以评价考核为手段,在激励引导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研设施与仪器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既为新冠疫苗研发、空间科学、种业创新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了支撑,也帮助无力购买大型仪器的中小企业减轻了创新负担。必须看到,与科技创新的需求、科研仪器使用的潜力相比,我国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些科研机构还存在开放共享意识不强、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好不好,涉及从购置、管理到服务创新的全过程,需要以系统思维解痛点、疏堵点,形成完善的开放共享体系。
01 要立足真实需求统筹购买科研仪器
科研单位应自觉提高认识,做好调研和规划,按需采购,从购置源头上避免仪器重复浪费。科研仪器的指标参数、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差异很大,不宜盲目追求“贵大上”。对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应发挥评价考核的约束作用,通过查重评议限制新购仪器等手段,确保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02 应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机制
开放共享好不好,科研仪器所属机构的积极性很重要。在引导科研机构建立科研仪器集约化管理机制的同时,还需通过完善绩效奖励、职称评审、职位晋升等方式,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对外服务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共享服务模式,鼓励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市场化运营,变“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
03 高质量的实验技术人才是实现开放共享的支撑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对外技术服务。长期以来,由于对实验技术人员作用认识不够,我国高校院所相关人才储备少,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训、成长、评价体系。因此,急需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以人才“软实力”打造技术“硬支撑”。
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期望有关单位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高质量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升级版,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无忧快测(www.51kuaice.com)是一家整合全球范围内检验检测资源,以仪器资源共享和检测服务分享为特色内容的检验检测平台。通过对科研仪器设备的匿名整合管理,能让国有仪器资源充分面向市场,打开科研资源的边界,极大地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创新的虚拟实验室(VLab)结合完善安全的利益分享机制,能够为服务提供方、虚拟实验室(VLab)管理员提供合理、合规、合法且可观的利益分配,有效解决了传统国有仪器共享模式下参与人员因“劳而无收”、积极性不高而导致的共享效率低下的问题。
与此同时,虚拟实验室(VLab)的设立,极大地降低了检测行业的准入门槛,实验室建设的成本降低至 “0”,可以有效激发不同角色参与者的热情,更好地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指导方针。
无忧快测全新的服务共享模式,得到了北京科委的项目支持以及科技部条件平台的认可。
通过无忧快测平台的一站式服务,可以为中小企业降低科技创新成本,与此同时,可以根据仪器设备共享的使用情况,为国家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投入重点、方向和成本预算给出建设性意见,最大程度优化国家在仪器采购上的投入。无忧快测旨在盘活国家4000亿的国有科研资产,从而带来产业方面的转型升级,将闲置的资源转化为流动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国家科研建设发展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