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根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结合《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国家制定《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细化建材行业对于碳达峰目标的具体实施策略,确保2030年前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重点任务摘录如下:
(一) 强化总量控制:发挥能耗、环保、质量等指标作用,引导能耗高、排放大的低效产能有序退出。鼓励建材领军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和行业空间布局;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大对过剩产能的控制力度;动全国水泥错峰生产有序开展,有效避免水泥生产排放与取暖排放叠加。
(二)推动原料替代:逐步减少碳酸盐用量。强化产业间耦合,加快水泥行业非碳酸盐原料替代,在保障水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电石渣、磷石膏、氟石膏、锰渣、赤泥、钢渣等含钙资源替代石灰石比重,全面降低水泥生产工艺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快提升固废利用水平,提高混合材产品质量。提升玻璃纤维、岩棉、混凝土、水泥制品、路基填充材料、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生产过程中固废资源利用水平;推动建材产品减量化使用。减量使用高碳建材产品,开发低能耗制备与施工技术,加大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力度。
(三)转换用能结构:加大替代燃料利用。支持生物质燃料等可燃废弃物替代燃煤;加快清洁绿色能源应用,有序提高平板玻璃、玻璃纤维、陶瓷、矿物棉、石膏板、混凝土制品、人造板等行业的天然气和电等使用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实现精细化能源管理。
(四)加快技术创新:加快研发重大关键低碳技术。突破水泥悬浮沸腾煅烧、玻璃熔窑窑外预热、窑炉氢能煅烧等重大低碳技术;加快推广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每年遴选公布一批节能低碳建材技术和装备,到2030年累计推广超过100项;以数字化转型促进行业节能降碳,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窑炉优化控制等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全链条生产工序清洁化和低碳化。探索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加强对企业碳排放在线实时监测。
(五)推进绿色制造:构建高效清洁生产体系,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工厂,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价和认证;构建绿色建材产品体系;将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墙体材料、木竹材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加快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材,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集群。
《方案》还明确了关键低碳技术推广路线图:
到2025年前,重点研发低钙熟料水泥、非碳酸盐钙质等原料替代技术,生物质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燃料替代技术,低温余热高效利用技术,全氧、富氧、电熔及“火-电”复合熔化技术等。重点推广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低阻旋风预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岩棉电熔生产、石灰双膛立窑、墙体材料窑炉密封保温等节能降碳技术装备。
到2030年前,重点推广新型低碳胶凝材料,突破玻璃熔窑窑外预热、水泥电窑炉、水泥悬浮沸腾煅烧、窑炉氢能煅烧等重大低碳技术,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在检验检测方面,《方案》特别提出,要健全标准计量体系。加强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标准制定,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对行业碳达峰工作的支撑作用。推动建材行业建立绿色用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基于绿证的绿色能源消费认证、标准、制度和标识体系。有效引导企业实施碳减排行动。推动建材行业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加强低碳标准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