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订单   |我的无忧   | 收藏夹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联系我们

搜索

  检测需求发布


全部分类 
首页 检测服务 实验室 检测需求 微测APP 新闻资讯 城市加盟 招贤纳士
首页 > 新闻资讯 >详情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隐世”百年的贝叶芒毛苣苔
来源:新华网        2020-06-29 09:46:19        阅读:530
 0 次

       28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自治区发现一种“隐世”百年后再次被找到的植物物种“Aeschynanthus monetaria”,并为其首次拟定中文名——贝叶芒毛苣苔。

       此次发现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参与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在整理近年来野外考察采集的植物标本过程中,发现一株采集于西藏墨脱县雅鲁藏布江沿岸森林中的芒毛苣苔“与众不同”。这株芒毛苣苔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君等人于2015年10月,在墨脱县背崩乡海拔300米-800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考察时发现的。

       据悉,芒毛苣苔属是苦苣苔科的一个独特的属,约有140种-160种,多分布在热带地区,我国有30多种,分布于西藏、云南、广西等地。这株芒毛苣苔圆整规则酷似贝壳模样的叶子有别于其他小叶类型种类,花梗、萼片、花冠等器官覆盖有短腺毛,花色鲜艳,花冠长约4厘米。

       研究人员查阅国内外资料,在国际范围内仅找到两份标本,获悉采集时间均在100多年以前,其中仅1份能公开获取影像资料。通过比对存放在英国伦敦邱园标本馆的指定模式标本,发现在墨脱县新采集的这份标本在形态特征上可以完美匹配。

       研究人员根据考察时记录的原始影像资料和新采集的标本,补充了物种描述,还讨论了该物种采集时的原始记录及其拉丁命名问题。根据其叶片形状和拉丁名词义,研究人员为其首次拟定中文名为贝叶芒毛苣苔。

       据悉,相关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联合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于近日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植物分类》)上发表。

按项目检索  :
  • 精选实验室,品牌服务
  • 平台担保,安全交易
  • 7*12客服,快速响应
  • 微测VLab,躺盈赚钱
微信二维码
新浪微博


发布需求
错误信息!
错误信息!
错误信息!
错误信息!
承接需求
错误信息!
错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