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作为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不仅与人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更事关一方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永续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利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
时隔40年的第三次土壤普查,《通知》一经发出,就引发了业内人士的热烈关注。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这或将是一个发展良机。
为什么要进行土壤普查?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事关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美丽中国建设。然而,相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其隐蔽性、潜伏性、长期性、不均匀性和不可逆转性,成为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最难缠的“看不见的敌人”。近些年,无论是农用耕地还是建设用地,人们对“脚下的环境”越发关注。
随着时代的发展,前两次的土壤普查数据已经无法准确反映现阶段的土壤质量、现状以及利用状况。而这也是客观促成第三次土壤普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次普查就是要查明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特征、分布、变化等),并根据调查的土壤质量、性能和开发利用情况,建立起与农业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数据库。这也是此前两次普查无法具备的新特点,即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土壤现状。
新赛道已开启,如何占据先机
土壤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检测土壤质量的妙方,土壤环境监测可以对土壤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监测,分析土壤中各类污染物的含量,为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这不仅需要专业的第三方环境检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的土壤污染评估,抽样,检测,项目管理及系统集成,更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根据产业信息网和前瞻研究院的测算,场地修复、矿山修复和耕地修复的远期市场空间叠加将超过5万亿人民币。随着普查工作在各地陆续铺开,土壤检测相关的订单会持续放量,为行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除了对于能够提供土壤检测技术的机构的直接利好以外,土壤改良修复的相关检测机构同样具备优势。目前而言,我国的土壤修复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属于朝阳行业也是战略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行业产值尚不足环保产业总产值的2%,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已达30%以上,提升空间较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到860亿元。
而从行业格局来看,近五年企业迅速入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同时,近年来以大型央企和省级环保集团为代表的国资加快进入行业。此外,随着土壤环境管理日趋规范,地方城建集团亦加快土壤修复布局。因此行业整体集中度低,但因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可以承接大型复杂修复工程项目,同时又呈相对垄断格局。
依托专业的第三方土壤检测,不仅可以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全面化的调查、监测以及防治修复,同时还可以大大缩短土壤污染治理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