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日本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放入海。据报道,为了冷却因2011年核事故熔落的核燃料而进行注水,产生了大量核废水。东京电力共准备了约1000个储水罐,目前9成已装满。所有储水设施的总容量约为137万吨,预计到2022年秋季达到极限。
日本核污水将如何影响中国?
来自海洋研究领域的一位中国学者表示,根据海洋环流模拟测算,核废水从日本福岛入海后,至少有3种途径可以影响中国海。
一是平流扩散途径,沿着日本海岸向西南方向扩散进入中国海,该途径相对来说进入中国海的时间较短;
二是通过再循环环流,通常几年时间可以进入中国海;
三是通过太平洋表层环流系统,包括黑潮延伸体、北太平洋流、加利福尼亚环流、北赤道流以及黑潮,通过巴士海峡和东海陆坡进入中国海,相对来说,该途径需要更长的时间进入中国海。
不同的途径输入的核污染物的浓度有所差别,但无论如何,日本核废水对中国沿海从短期到长期都将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水污染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因此,加强水源保护、污水治理迫在眉睫,而水质监测则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一环。
当前,我国水环境水质监测技术取得了较快速度的发展,当前我国水质监测技术主要以理化监测技术为主,包括化学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等。其中,离子选择电极法(定性、定量)、化学法(重量法、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国内外水质常规监测中还普遍被采用。近几年来生物监测、遥感监测技术也被应用到了水质监测中。
关于水质监测的相关服务
欢迎登陆无忧快测
搜索关键词“水质”即可查看
如果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实验室
可以提供相关检测服务或仪器
欢迎入驻无忧快测平台
免费的市场推广、高效安全的需求对接
用更低的成本帮您实现业务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