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订单   |我的无忧   | 收藏夹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联系我们

搜索

  检测需求发布


全部分类 
首页 检测服务 实验室 检测需求 微测APP 新闻资讯 城市加盟 招贤纳士
首页 > 新闻资讯 >详情

中科院植物所在真菌毒素生物脱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来源: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2023-03-03 10:33:29        阅读:280
 0 次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食品行业中广泛存在的污染源及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诱因。棒曲霉素(Patulin)是污染新鲜果蔬及其加工制品的重要真菌毒素。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脱除方法存在影响产品品质和导致二次污染等弊端。生物脱毒高效、安全、专一性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博强团队在前期研究中鉴定到一个具有降解棒曲霉素作用的短链脱氢酶CgSDR。为实现该酶的产业化应用,研究人员以改性的磁性Fe3O4颗粒为载体,通过共价连接成功制备了一种兼具吸附和生物降解特性的固定化酶制剂。该酶制剂在缓冲液体系中对棒曲霉素降解率达到100%,在苹果汁中降解率达到88%,并对果汁品质没有不良影响。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贮存期等都得到显著提升,可在30秒内实现从果汁产品中磁分离回收,重复使用7次后还保留50%以上的降解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应用成本。细胞毒理学分析表明,该酶制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该研究制备了一种高效、稳定、易回收、可重复使用、安全性高的棒曲霉素脱除酶制剂,为真菌毒素脱除技术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按项目检索  :
  • 精选实验室,品牌服务
  • 平台担保,安全交易
  • 7*12客服,快速响应
  • 微测VLab,躺盈赚钱
微信二维码
新浪微博


发布需求
错误信息!
错误信息!
错误信息!
错误信息!
承接需求
错误信息!
错误信息!